欢迎您访问四川教师资格证网! 本站为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还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www.sceea.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2018年下半年四川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模拟题库——《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卷(2)

时间:
2019-01-22 16:52:27
作者:
姚老师
阅读:
来源:
四川教师资格网
  【导读】2019年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进入备考阶段,考生们一定都在努力的准备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四川教师资格网特意整理了四川2018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笔试模拟题库,四川小学教师资格高频考点,历史考点以及模拟题库,供大家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

  点击查看:2018年下半年四川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模拟题库

  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卷(2)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4.与动摇性和执拗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5.教学环节中,起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作用的环节是(  )、

  A.讲授知识

  B.理解知识

  C.布置批改作业

  D.社会实践活动

  6.下列选项中,属于惩罚的是(  )

  A.小明帮妈妈做家务得到了想要的玩具

  B.一名学生为了赢得比赛而努力练习

  C.心情不好的同学通过运动来调节

  D.闯红灯的人被留在路口执勤一小时

  7.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素质教育制度

  C.私立教育与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8.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那么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准习俗水平

  D.习俗水平

  9.看见路上的垃圾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0.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  )

  A.体液说

  B.体型说

  C.场依存说

  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A.求知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审美需要

  1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1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1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选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演的方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15.为跨人新学段和升入高年级的学生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而适当提前安排有关奠基内容的教材编排方式属于(  )

  A.直线排列式

  B.过渡式排列方式

  C.螺旋式排列式

  D.活动型排列式

  1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17.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

  A.选题

  B.文献检索

  C.调查研究

  D.构思与设计

  18.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9.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中,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是(  )

  A.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B.有利于统一教学进度和要求

  C.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

  D.有利于因材施教

  20.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反应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2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22.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性原则?

  2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趋势。

  三、材料分析题(1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心理学家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这个箱子被一个隔板分隔成两部分。当小白鼠熟悉了环境后,心理学家就会给出一个铃声作为信号,响铃之后,小白鼠所在一侧的箱底就会通电。小白鼠受到难受的电击,就会本能地逃窜,碰巧跃过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侧就安全了。几次下来,小白鼠学会了铃声一响就赶紧跳到另一侧以躲避电击。可是研究者后来增加了隔板的高度,以致小白鼠无论如何努力都跳不过去。在尝试了多次失败之后,铃声再响起,小白鼠还跳吗?当然是不跳了,因为跳也是白跳。实验并没有到此为止,研究者后来又降低了隔板的高度,甚至比小白鼠第一次跳过的隔板还低,可是铃声响过,小白鼠仍然不跳!

  (1)小白鼠为什么不跳了?

  (2)你打算如何帮助小白鼠重新获得起跳的力量?

  25.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是苏问,欧答):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于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领导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的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士气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肯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武器,这种偷窃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1)材料中的对话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体现了什么教学指导思想?

  (2)结合材料,分析此方法的优缺点。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26.《矛与盾的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简析和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教材简析】本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与盾,在与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发明坦克,并由此说明一个道理。选编此文,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矛与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l916年,英国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一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问题】假如由你来执教这节课,将有哪些基本的课堂教学环节?请简明扼要地阐明你的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卷(2)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没计课程目标。

  2.C【解析】近代社会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A【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

  4.C【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坚持是对行动目的的坚持。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执拗性。

  5.C【解析】作业的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

  6.D【解析】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7.D【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8.A【解析】前习俗水平中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要求的满足,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他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他们会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就不行吗。

  9.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

  10.D【解析】略。

  11.B【解析】成长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12.B【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

  13.B【解析】这句话出自《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14.C【解析】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侧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

  15.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材的过渡式排列方式的内涵。

  16.D【解析】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17.A【解析】略。

  18.D【解析】略。

  19.D【解析】个别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A、B、C项是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0.B【解析】老师的表扬作为上课认真听讲的结果对小学生起到了强化作用,增加了小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行为,这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21.(1)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储备;(2)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3)发展小学生的言语;(4)在各科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5)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6)对学生的想象进行积极鼓励。

  22.(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4)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等。

  23.(1)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革新传统的以“教”为本的班级授课制。历史上“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都曾风行一时,但未能长久,没有大面积地推广开。原因在于这些改革走过了头,摒弃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甚至从根本上取消了班级授课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中小学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否定,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和制度生成的渐进原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做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和虚无主义的方式。

  (2)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继承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们主要表现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小班教学。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24.(1)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材料中小白鼠不跳了即是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结果。

  (2)主要方法是改变归因。根据归因理论,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对小白鼠来说,如果通电始终不跳,那么可以适当加大通电的强度;小白鼠只要产生跳的行为,即使没有跳过隔板,也可以通过降低通电的强度,甚至不予电击作为奖励,强化其跳的行为不断产生。

  25.(1)材料中的对话运用了产婆术,也称苏格拉底问答法。这种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显然,这种方法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中的对话可见,产婆术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去求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产婆术的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26.教学过程:

  (1)故事导人,揭题激趣

  讲成语“自相矛盾”的故事,(可由学生讲)并浅析其寓意。

  问:如果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①认读生字。

  ②认读词语。(分两组)

  A.第一组: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胜利者。

  (这组词语只要求读正确即可)

  B.第二组: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作一团。

  (这组词语要求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带着感情朗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去理解)

  ③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读好上面的词语,读出一定的感情来。

  ④用“矛、进攻、盾、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概括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细读课文,深入分析

  ①学习第1~4自然段

  过渡: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就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发明家是怎样想到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A.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词句。

  B.全班交流,说说找出的相关词句,并板书出来。参考如下:

  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铁屋子——开小洞——伸出进攻的“矛”——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C.参考以上板书,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路和过程。

  ②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矛和盾的这一次交锋,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碰撞出了“坦克”这一新鲜事物。

  A.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点?请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

  B.第一句话:“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a.联系这句话说说“合二为一”的意思。

  b.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抓住“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等词句来理解)

  c.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C.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坦克在战场上的威猛气势。

  ③学习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维

  过渡: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

  理解重点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A.联系这篇课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提示: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的长处,这些事物的长处是怎么集于一身的)

  B.你还能用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

  (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老师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可以从实际应用、做人学习、处理事情等方面去思考。如: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4)总结写作方法,仿写课文

  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章是怎么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文章是借发明坦克这件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②仿照这篇课文,想象编写一个发明故事(如:橡皮头铅笔的发明),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5)板书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