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四川教师资格证网! 本站为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还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www.sceea.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2018年下半年四川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模拟题库——《小学综合素质》备考卷(1)

时间:
2019-01-21 16:37:24
作者:
姚老师
阅读:
来源:
四川教师资格网
  【导读】2019年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进入备考阶段,考生们一定都在努力的准备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四川教师资格网特意整理了四川2018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笔试模拟题库,四川小学教师资格高频考点,历史考点以及模拟题库,供大家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

  点击查看:2018年下半年四川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模拟题库

  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备考卷(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专业性

  2、对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的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B.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C.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D.关爱集体

  3、夏天午后的课堂上。有学生昏昏欲睡了。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提醒,让学生站起来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

  A.以升学为最终目的

  B.升学是为了就业

  C.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7、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8、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10、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

  A.《汉书》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1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 )、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A.关爱学生

  B.心理健康

  C.育人为本

  D.为人师表

  12、( )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13、《诗经》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别?( )

  A.风

  B.赋

  C.雅

  D.颂

  14、古诗《鹅》可供儿童吟咏,其作者是( )。

  A.蒲松龄

  B.李汝珍

  C.施耐庵

  D.骆宾王

  15、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是( )

  A.巴赫、海顿、贝多芬

  B.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C.巴赫、贝多芬、莫扎特

  D.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16、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1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B.比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C.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D.说明磨难的重要作用

  18、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能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

  A.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B.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C.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l5%

  D.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19、有一个岛上住着两种人,一种是说真话的人,一种是说假话的人。一天,一个人去岛上旅游,遇到甲、乙、丙三个岛上居民,便问起他们谁是说真话的人,谁是说假话的人。甲说:“乙和丙都是说假话的人。”乙说:“我是说真话的人。”丙说:“乙是说假话的人。”这三个人中有(  )是说假话的人。

  A.0

  B.1

  C.2

  D.3

  二、材料分析题

  20.王老师是某市初级中学特级教师,“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是她从教35年始终坚持的教育格言。她用自己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读懂学生,科学地爱生”的“换位思考”德育艺术,使教育产生了最大的效果。

  一次,王老师班上有三名同学在逛超市时看到几枝喜欢的圆珠笔,一时控制不住,悄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王老师得知后并没有对其严厉批评,而是去超市买了三支笔送到学生家中,用真诚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

  可见,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请评析王老师的做法,并且结合案例说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换位思考”来鼓励或唤醒犯错误的学生?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刘到某小学工作以来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培养的尖子生多次在全校学生诗歌比赛、演讲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但校长发现她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不讲卫生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罚打扫卫生等措施惩罚他们。家长知道后,多次找她交换意见,但小刘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还对家长进行批评。

  问题:请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

  22.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问题: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写作题

  以“教育从心开始”为题,写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卷(1)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讲师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4.【答案】B。讲师解析:考查自我意识的概念。

  5.【答案】B。讲师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讲师、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6.【答案】A。讲师解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

  7.【答案】A。讲师解析: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8【答案】A。

  9.【答案】D。讲师解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

  10.【答案】D。讲师解析: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这是学生自由、自主的反应,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11.【答案】C。讲师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堂总结的复述法。

  12.【答案】B。讲师解析: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13.【答案】D。讲师解析:A、B、C三项都为行为动词,D项为目标动词。

  14.【答案】D。讲师解析:垂直迁移是指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抽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5.【答案】B。讲师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6.【答案】D。讲师解析: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7.【答案】C。讲师解析: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6岁-11岁的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18.【答案】B。讲师解析: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初步认识。

  19.【答案】C。

  20.【答案】C。讲师解析: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21.【答题要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22.【答案要点】(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23.【答案要点】(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三、教学设计题

  24、【参考设计】

  问题(一): 本文讲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学生的品行。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文的生字和生词;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②了解故事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工具书、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问题(三):

  一、初读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子”的音、义和“拜”的字形。

  2.看课题质疑,教师随机板书记录梳理学生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果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做上记号。

  5.检查词语。出示:孔丘、仲尼。

  教师简介古人的姓、名、字、号。(古人的名字比现代人的名字要复杂些,大体上有姓、名、字、号四项。名用来称呼自己,做自我介绍;字,朋友之间互相称呼使用;号,是对有名望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我们还是到课文中来看看吧!)

  出示句子:

  (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3)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学生读句子,体会称呼的含义:孔子的谦虚,对老师的尊重和老子的谦虚,对晚辈的欣赏。

  二、精读品悟

  孔子为什么拜师?默读第1自然段。

  1.说说孔子拜师的原因。

  2.理解词语“渊博”。

  出示生字“渊”在字典中的义项:①深水;潭②深;③姓。请学生选择正确的解释。

  3.从哪里看出孔子知识渊博?(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结合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4.“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从这里体会到什么?(孔子谦虚、好学)

  5.教师小结:同学们读懂孔子为什么拜师”了吗?这个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

  孔子怎样拜师?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到一个怎样的孔子?

  2.能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板书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出示地图:指出曲阜和洛阳的位置。

  3.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阳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 ____ ,饿了吃 ____ ,累了就____ ,天黑了,住在____ 。用书上的词语概括,就是——风餐露宿;孔子白天忙着赶路,为了早一点走到洛阳,有时候晚上还要____ ,用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阳,他的脸上____,衣服上____,鞋子____,孔子这副样子,用下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风尘仆仆。

  引读词语: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许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风凛冽的严冬,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4.带着体会齐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懂孔子怎样拜师。

  三、品读体验

  教师过渡:是啊,风尘仆仆的孔子不顾旅途的劳累,不顾几个月来的艰辛,片刻没有休息,就拜见了老师。师徒见面后的这番对话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1.出示对话

  (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你是——”

  (3)“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4)“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5)“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好对话,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指导:

  (1)孔子几次向老师行礼?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孔子的话。

  (2)“纳闷”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3)老子还为什么事纳闷呢?指名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原因是——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上下文,读懂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再次练读对话

  学生带着理解自已练习。

  师生合作读对话。

  学生再练习。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

  (1)指名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教师:孔子是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孔子什么时间有了问题,就会怎么办?

  (3)交流,指导。

  四、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拜老子这样的圣人为师,还曾经拜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小孩为师。读读《孔子拜七岁项橐为师》这个故事,你会对“孔子拜师”有新的认识。

  [设计理由]设计了三个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怎样跟从老师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达到教学的目的。

  25、

  问题(一):

  本文讲述的是盲童安静流连于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的一个故事。

  本文通过盲童对生命的热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并正确读写生字生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的方法理解字词。②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学会懂得珍爱生活,珍惜生命。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味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受生命的内涵,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问题(三):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触摸春天》,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述说自己的疑问,比如春天怎么能触摸,为什么要触摸春天,是谁在触摸春天,怎么样触摸春天等一系列问题)

  [设计理由]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7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正所谓“学贵有疑”,一个题目就引发了你们这么多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否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板书:盲童,安静)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字词,注意提示纠正“小径”的“径”读jing;“磕磕绊绊”的“绊”读ban;“。悄然合拢”的“悄”是个多音字,读qiao;“清香袅袅”的“袅”读niao,注意“磕、瞬”的笔顺书写。(教师范读,板书范字)

  3.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想一想盲童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神奇,不可思议,善良……)

  [设计理由]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他们对于母语有一定的敏锐度,所以生字词的学习主要以学生同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做到点面结合。

  三、重点研读,感受神奇

  (一)引导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字词或者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神奇、不可思议。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二)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1.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1)你从句子中哪些字词感受到神奇,不可思议?

  (2)“竟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安静本来想拢住的是什么?“竟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竟然”说一句话吗?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悄然合拢”,全班做“悄然合拢”的动作。

  (4)指名读,范读,齐读这个句子。

  2.出示句子: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想想在生活中,你抓过蝴蝶吗?能抓住吗?好抓吗?

  (2)自由朗读这句话。

  (3)“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板书:神奇的灵性)

  [设计理由]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配以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是多么神奇的事,也为后文学生感悟“神奇的灵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感受“神奇的灵性”

  1.“神奇的灵性”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先别告诉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圈一圈,看一看,哪些词句在向你透露着答案。

  2.学生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引导理解“神奇的灵性”

  (1)出示句子: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什么叫“整天”流连,早晨在花丛中穿梭,中午在花香中流连,晚上还在花丛中走着,从早走到晚。

  ②安静为什么每天在花香中流连啊?什么叫“流连”?

  ③正因为安静整天在花丛中流连,所以,出示句子,齐读:“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2)出示句子对比:

  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说说更喜欢哪句话。

  ②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同桌互读、小组读、指名读、范读、齐读这句话。

  3.教师总结:正因为她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对每一朵花都是极其熟悉,她能够在花丛中自由地穿梭,她是如此地热爱春天,热爱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命的安静。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啊,神奇的灵性不就是安静对生命的这种热爱吗?(板书:热爱生命)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安静去感受这神奇的一刻吧!

  播放音乐,教师深情诵读: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轻轻地,悄然合拢,一只睁着眼睛的蝴蝶被你拢住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跃动在你的指间,跳动在你的心田,睁开眼睛,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设计理由]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味要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品味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句子的比较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真正做到了“形于外而感于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教师总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家用心想一想,你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感悟呢。

  五、布置作业,迁移内化

  1.喜欢写作的你,把你想对安静说的话,或者对生命的感悟写在一张小卡片上。()

  2.喜欢积累的你,把文中你认为好的句子词语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3.喜欢讲故事的你,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选做)

  [设计理由]作业布置采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