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四川教师资格证网! 本站为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还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www.sceea.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宜宾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时间:
2019-02-27 22:01:55
作者:
胡老师
阅读:
来源:
四川教师资格网
  四川教师资格网为诸位考生带来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四川范围内各地区关于教师资格证的资讯、新闻、招聘信息、以及政策,更多四川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四川教师资格网。

  2018年,宜宾市中等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总体谋划、聚焦实际、系统推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学生多元成才”的职业教育特色。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8所,其中公办学校13所,民办学校5所。2018年严格按5.2:4.8下达全市职普招生计划(中职28400人,普高26782人),将中职招生纳入“一票否决”的民生工程和控辍保学指标,实行招生情况周报制,并要求招生进度缓慢县(区)作出书面说明,提出整改措施。全市中职招生30465人,完成省中职民生工程任务117.2%,比去年增加全日制学生近2000人。全市现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4所。详见附件1。

  1.2设施设备。2018年,争取中省资金和市县配套累计投入2亿余元,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基础建设和实训设备购置。宜职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兴文职校已完成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高县职校、珙县职校按计划推进迁建工程。全市中职学校占地127.8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1.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2.78亿元。其中:公办学校占地122.5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9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2.68亿元。民办学校占地5.2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1000万元。详见附件3。

  1.3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全市建立了德育和计算机应用课程网上考试系统,实现了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网上报名和审核;着手开展中职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加强了中职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教学资源建设。

  1.4教师队伍。2018年宜宾市中等职业教育共有教职工3219人,其中专任教师2691人,专业专任教师1481人,“双师型”教师1018人,兼职教师236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57人,本科学历241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0人,中级职称883人,高级职称782人。详见附件2。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各校确立“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利用班会课,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整个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同时加强对校园展板、校园广播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江安职校通过“八个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宜职校、兴文职校全面推进“7S”管理,实现管理育人,德育无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南溪职校注重教学效果反馈分析,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

  2.2就业质量。各校重视学生毕业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养成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丰富多样的课程,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2018年共有毕业生14091人,就业13663人,直接就业8869人,升入高一级学校4794人(高出2017年664人),就业率96.96 %,对口就业率79.26 %;从就业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338人,第二、三产业就业8531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96.19%,高出2017年0.19个百分点。详见附件4。

  第三部分 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按照省委“建设长江上游重要城市群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的新定位,宜宾市确定了“565”总体谋划和“双轮驱动”战略,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打造“8+2” 新兴产业(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页岩气、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竹产业)。以发展智能终端产业为例,已签约包括朵唯、苏格、中兴、领歌等9家品牌企业在内的智能终端项目110个,总投资额400亿元。截至2018年底,已有29家企业正式投产,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需要大量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人才。二是对接产业优化专业设置。 宜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通知》,要求中职学校对接“9+2”产业新设专业,成立了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对学校拟新设专业实行资格论证审查。2018年全市已新增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6个新专业。如工职校利用紧靠临港的区位优势,新增设了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专业。江安职校利用当地国家级竹工艺大师宝贵资源开设竹簧工艺班。

  3.2质量保证。

  3.2.1坚持市级技能大赛制度化。一是纳入考核体系,激发内生动力。自2008年起,我市设立技能大赛制度,由市教育部门主办、市教科所协办、学校承办、相关行业企业参与,连续10年,从未间断。11月,宜宾市举办了第十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共有365名选手参加17个项目比赛。为调动县区和学校参赛积极性,我市将学生技能大赛选拨、组织、获奖等情况纳入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占25%,直接与各县区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年终等级考评挂钩,极大调动县区、学校及教师参赛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经费保障。设立赛项承办资金。市局将举办市级技能大赛经费纳入每年度教育切块专项资金,用于裁判、试题命制、工作人员等组织大赛经费。设立专项激励经费。市财政专门设立技能大赛奖励经费,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学校、教师及学生奖励,并根据获奖情况给予基础建设、师资培训、兼职教师补贴等方面倾斜。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开幕式、闭幕式,召开宣传工作部署会,利用宜宾日报、宜宾广播电视台、宜宾教体微博公众号、宜宾市政府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技能大赛赛事宣传;通过三江周刊专题报道省赛、国赛获奖选手成长路径和学校培养途径等宏扬工匠精神;通过企业、家长、初中学生进校观摩比赛,提升宜宾赛事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技能大赛,支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组队参加2018年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27个,获奖总量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市教育体育局获优秀组织奖;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创下历史最好纪录。

  3.2.2 狠抓学校教学管理。一是抓教学,促使标准贯彻落实。

  先后组织教学专家对高县职业技术学校、珙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兴文职业技术学校,从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课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贯彻落实部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专项视导。修订完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欣赏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共8个学科,以及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加工制造类、汽车运用与维修、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施工、会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和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共10个专业的技能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将部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融入教学指导意见。下发了《宜宾市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跟踪监测、随机抽测和诊断测试,将监测结果作为全市中职学校和县(区)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规范了专业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是抓对口高考,打通成才立交桥。全市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分专业成立了对口高考教研基地,组建了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团队,定期召开对口高考研讨会,开展教学视导,组织对口高考课程跟踪监测和诊断,有力提高了对口高考上线率。2018年全市1757人参加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人数441人,占全省招生人数的16.06%。

  3.2.3开展教学专项检查。下发了《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检查的通知》,分6个小组对全市所有中职学校的总体教学安排、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习管理、教学评价、教材选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八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检查,形成了检查工作报告,并要求县区和学校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

  3.2.4着力省级示范创建工作。以创建为抓手,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工职校成功纳入全省2018年度示范中职学校创建计划,宜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南溪职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列入四川省2018年度中等职业学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3.2.5加大民族地区扶持力度。一是我市积极抓好省藏区、彝区“9+3”工作,市财政专门设立“9+3”工作经费,补助学校开支,已连续7年完成“9+3”就业任务。二是为推进扶贫攻坚,我市创新实施了本地“9+3”免费教育计划,对全市少数民族学生和13个民族乡所有学生实施免费职业教育,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三是落实东西扶贫协作。海盐县理工学校派出6名管理干部,针对屏山县职校德育工作以及数控、汽修、音乐等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指导。屏山县职校先后选派了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共10人前往浙江海盐县理工学校和浙江科技学校挂职学习,把浙江先进的专业建设思路和模式借鉴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视野和专业建设能力。

  3.3教师培养培训。

  3.3.1强化教师培训。2018年组织119名中职学校教师参加2017和2018年度“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青年教师跟岗访学计划、企业实践,选定700名中职教师参加全省2017和2018年度网络研修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职教队伍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能力。

  3.3.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草拟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见,从创新“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编制管理制度、优化选聘办法、强化培养培训、健全激励考核制度等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市中职教师专业化水平。

  3.3.3积极组队参赛。组织我市中职教师参加2018年四川省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南职校袁勋伟《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软技能”的构建与实施》获省一等奖,宜宾卫校刘昌权《新时代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兴文职校曾涛和李闯《中职学校藏区9+3学生养成教育策略》、长宁职校潘明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方向的理性思考》获省二等奖,工职校伍鸿平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实践研究》、屏山职校张震《浅析“中国智造”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宜职校王玲等《基于教学质量诊断考试的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以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获省三等奖。组织我市中职教师参加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送省参评17个作品,全市共有6位老师代表四川省到全国参赛。

  第四部分 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情况。

  4.1.1深度对接经济发展,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产教融合牵线搭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宾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宜宾市“十三五”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宜宾市关于考核职业院校学生本地就业的通知》,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是加强激励引导,激发企业合作积极性。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给予政策倾斜、税收优惠,并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情况纳入对企业的评价,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市人社等部门每年举办中职学校与本地大规模企业的深度对接会,企业发布需求信息,校企签订就业合作协议。

  4.1.2加强改革创新,促进学校与本地企业合作。学校与本地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模式主要有订单班、自办企业、引企入校等,企业提前介入学生培养,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派师傅指导学生实训,接收学生就业。全市职业院校已为临港智威科技产业园、朵维云谷科技、领歌智谷等企业输送顶岗实习及就业学生共计1310 人。全市共有5个中职学校实行引企入校,引入本地企业8个。南溪职校先后成立了科诚机电、科信数码、维度电商等6个独资公司,为专业的兴旺发展提供了保障。

  4.1.3继续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提高人才培养实用性。目前,宜职校与成都欧陆宝和、工职校与好利来公司、南溪职校与南溪区科诚机电厂、长宁职校与金碧酒店试点省级现代学徒制,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4所学校严格按要求与企业签订试点协议,明确招生计划、招生条件、学制和学生“准员工”身份,推行小班教学试点;校企共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主体”教学,共建真实性教学环境。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强化了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升了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宜宾新闻网、宜宾电视台、宜宾日报等分别对宜职校的现代学徒“宝和”班的情况进行了专访和播报;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网的宣传报道了南溪职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交流会上,工职校作了题为“依托双主体教学,构建新型育人模式”的试点工作交流发言。

  4.2学生实习情况。

  4.2.1强化实习抽查。2018年,我局进一步强化了县(区)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学生实习的督促和指导,要求各县(区)每个季度打电话抽查实习情况,抽查学生人数不少于20人,季度末将实习学生最新通讯录、抽查时间及存在的问题以电子文档形式报市教育体育局,市局将督查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县(区)年度考核。

  4.2.2加强实习管理。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制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成立了实习领导小组,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考核办法》等实习管理制度;按规定学校与实习单位、学生、家长签订了“三方协议”,按规定为学生全额购买实习责任险,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由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高职职教集团,由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牵头组建了中职职教集团;以专业、行业为纽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组建了6个校企合作型集团,包括南溪职校牵头组建的机电职教集团,珙县职校牵头组建的矿山职教集团,长宁职校牵头组建的现代服务职教集团,工职校牵头组建的汽车职教集团,柳嘉职校牵头组建的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全市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覆盖全市15所中高职院校、60个行业企业和6万余名学生,搭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交流平台,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衔接平台;90%的学生就业集中在集团成员企业,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和就业质量。

  第五部分 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积极申报举办技师学院。按照申办程序全面开展了宜宾技师学院申办工作。1月,宜宾市政府向省政府上报申报设立宜宾技师学院的请示;5月底,接受了省人社厅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估。目前,申办工作已经过了公示期,正等待上级批复文件。二是服务本地经济发展。2018年毕业学生14091人,就业人数13663人,直接就业人数8869,本地就业占直接就业人数的48%。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区域内新增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旅游、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运用与维修、餐饮服务、新能源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已成为主力军,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三是坚持走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模式,增强中职吸引力。对不愿升学的学生,加大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就业能力。对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做到专业课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两不误,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好基础,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愿望。

  5.2社会服务。

  加强i-旅游实验室项目资源建设,注意收集整理分类旅游资源,加强与社区教育旅游摄影资源建设协作会联盟单位的联系,吸纳更多成员单位参与平台旅游图片、旅游线路等资源建设。“全民学习网”新上传教学视频近百部,网上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注册率和学习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组织14所老年大学(学校)参与“幸福养老”全国老年书画联展活动,44幅作品获奖。组织老年人参加宜宾本土论坛《三江人文大讲坛》7期,共计800余人次。2018年4月,宜宾市举办了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以“更健康、更快乐、更长寿”为主题,共设18个比赛项目,分别为球类、棋牌类、武术类、健身操舞类和其他类五个大类,共有21个单位参加,组织代表团15个,参赛队251个。

  第六部分 政府履责

  6.1经费。

  一是将中职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我市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将职业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 2018年中职免学费24231人,金额5289.56万元;中职助学金3958人,金额867.22万元。二是设立市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2018年市本级安排职教专项资金2155.26万元,其中用于市属职校基础能力建设贷款还本贴息948.66万元,用于教师素质提升、兼职教师外聘及教师企业实践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206.60万元。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市、县(区)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办法,明确了专项资金办理、审批工作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并有序落实。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资金浪费,增强资金的安全性。

  6.2政策措施。

  为加快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宜宾市政府2018年出台《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考核中职学校学生本地就业工作的通知》(宜府办函﹝2018﹞101号)、《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宾市智能终端产业员工招聘培训支持政策的通知》(宜府函﹝2018﹞117号)、《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通知》(宜府办函﹝2018﹞14号)等一系列文件,促进职业院校专业与宜宾市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和与本地企业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市政府每年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查督办制度。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县(区)职业教育划入责任区建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内容,督促落实责任区人员配备、责任督学挂牌、工作经费及工作开展。

  我市注重发挥市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政策和职校学生成才典型。在《三江周刊》设立专栏,推广全市职业教育典型经验和做法,介绍中职学校的发展情况;由市总工会牵头举办职工技能大赛;市教育体育局坚持每年举办市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全面展示职业教育形象。

  中等职业学校借助学生技能节、职教活动周、进校入户招生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使全社会逐步增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识。

  第七部分 特色创新

  案例一

  四川省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

  弘扬国粹传承非遗 技能扫盲送技扶智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各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学校“弘扬国粹传承非遗,技能扫盲送技扶智”工作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一、学校技能扫盲培训概况

  (一)弘扬国粹,保护非遗

  自2015年开始为弘扬国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校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2015年9月学校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组建“竹簧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特聘何华一、何素梅等国家级传承大师及其团队授课,打造江安竹簧工艺传承特色名片,年平均培训100余人,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开8个课时,连续培训2至3年,效果明显,并在学校“淯水扬帆艺术节”上的“学生竹簧工艺作品展示”中得到省内外与会嘉宾的一直好评,为江安“竹簧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来积极贡献。

  2017年学校进一步开发“棕编”“竹编”和“蜀绣印染”三个传承项目,培训方式与竹雕相同,分别由学校荣获“江安县十大工匠人才”荣誉称号的刘克权、陈晓梅担任授课教师。学校将积极围绕江安非遗传承的独特性,打造“一雕,两编,一绣染”的靓丽品牌,保护和传承民族瑰宝。

  (二)技能扫盲,送技下乡

  学校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为己任,结合江安县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为主的技能扫盲培训。学校年平均培训500余人,并常年提供后续帮扶、指导和服务,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创立特色,打造“巧媳妇工程”

  为进一步落实培训民生工程,学校积极打造“巧媳妇培训工程”,实现定向培养、送技术、送设备、送订单的一体化培训服务模式,实现推荐就业、就近就业、在家创业、在家就业等多途径的灵活就业模式。同时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单位与培训学员(家庭)的零距离对接,把订单、原材料等送到所需人员家中,尤其一些困难家庭和残疾家庭等特殊人群,现累计培训上千人,对留守家庭和特殊家庭起到了帮扶作用。

  (四)提升品牌,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培训

  学校作为宜宾市劳务培训基地,常年开展省、市、县级劳务品牌培训、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工会职业技能培训等技能型人才培训,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和特殊工种人才,年平均培训800余人,并积极组织参加技能鉴定,获得国家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达85%以上,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工匠人才。

  (五)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自2014年开始,学校结合农业部相关政策要求及区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年平均培训150余人,催生家庭农场500余个(示范性农场30余家),实体专业合作社300余个(示范性合作社10余个),创业先锋50余人,农业公司10余家,示范带动上万人,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市县农业局的高度认可和表扬,为江安被确定为部级农业示范县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支持平安和健康建设

  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各个健康康复中心、社区(村镇)敬老爱老场所、拘留中心、戒毒中心等特殊单位,常年提供技术服务、人文服务和相关帮扶等。目前学校正在积极联系推动对拘留中心、戒毒中心等相关特殊人群的技术培训工作,让其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自力更生,为社会减轻一定负担。

  学校培训涉及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餐饮及旅游、家政服务、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服装、汽修、电子商务、竹编、竹雕、棕编、蜀绣印染等专业,坚持“培训一次受用终身”的理念,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学者、行业(专业)骨干、产业带头人等作为专业培训师资队伍,提供常年后续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

  通过培训,全体学员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认识到了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

  二、技能扫盲经验总结

  (一)完善组织机构,强化有效管理

  学校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培训办公室,全面负责落实培训的总体策划、宣传招生、教材资料准备、教师组织、培训组织、检查验收等工作。组建培训工作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事事落实。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及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二)搭好沟通桥梁,多方联手互动 ,搞好招生工作

  在实施培训前通过电视、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电话联系以及到企业、镇、村、社等宣传,采取下发资料、讲解国家和学校政策、向农民朋友们发布招生简章等多种方式,组织招收学员,开展示范性培训。

  (三)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每次培训班开班前,先对报名学员进行信息核实和筛选,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参加,此外再精选一批优质学员,并全面考察学员,保证参训学员质量。同时根据培训项目开出“培训菜单”,然后再组织选聘教师、选编教材,做到按需施教。教学方面以理论+实操(实操为主)的形式,认真组织、精心授课。培训结束后,建立建全学员档案,为后续跟踪服务、解决学员实际生产中的困难做好充分准备。

  (四)及时总结,进一步提升培训和服务社会的质量

  学校定期举行专题培训工作会议,不断总结培训工作得失,及时安排布置社会培训具体工作,认真归纳和总结,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案例二

  南溪职校计算机专业“快乐成长大课堂”

  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越是乐意做的事情越能做好,越是好的科目越是愿意去做。其实是因为我们在其中感受到了乐趣,得到了成长,觉得有意义。

  南溪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快乐成长大课堂”,就是在寻找学生们关注的话题、社会流行的舆论或者是他们感到最迷茫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成为他们指路的明灯。

  几年来,计算机专业的“快乐成长大课堂”,开展了我们为什么读书、你要堕落神仙也救不了你、感恩教育、放下手机给心一点时间、早恋及青春期教育、励志与自信教育、别让青春过早靠岸、面对失败的自我调整、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青春期卫生与健康教育、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等30多个主题的快乐成长大课堂。

  一、快乐成长大课堂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快乐成长大课堂了一次《厉害了我的国》的观影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在看到科学家、工程师们对理想的执著和坚守时,我们怎能不动容?他们是谱写时代鸿篇巨制的挥毫泼墨者,也是未来生活的拓荒者。看到一幕幕壮观恢弘的大规模航拍镜头从眼前掠过时,祖国的壮美山河、卓越成就让他们震撼与自豪。他们自豪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亲爱的祖国,加油!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对学习焕发出了高度的激情,表示要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二、快乐成长大课堂为学生的困惑指明方向

  只有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在生活中要学会“吾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完善自我,让自己过好每一天,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计算机1603的学生周艳,在初中时是挺优秀的,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由于中考失利,很不情愿地走进我校计算机专业,从此就情绪低落,没了前进的动力,班主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耐心的劝导。从此她试着参加校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到区敬老院慰问老人的活动。在敬老院,她坐在老人们的周围,听老人们讲过去的革命故事,讲现在的生活状况。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剪指甲,给老人念报纸,嘘寒问暖,句句问候如同明媚的春光照进老人的心里,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亲情。后来在与她的谈话中了解到,她受到的最大的启发就是来自快乐成长大课堂的主题教育,是班主任和上课教师帮助她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三、快乐成长大课堂帮助学生正确应对青春期

  青春是美丽的,度过青春期,我们都长大了。青春期的女生随着生理、心里的变化,正面临朝气蓬勃又躁动不安的花季,她们心中充满希望、梦想、烦恼和困惑。针对当前女生青春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讲座主要分为青春期特点及心理变化、早恋的概念、早恋的特点和危害、如何避免早恋四大部分,帮助女生树立“自尊、自理、自强”的理念。自从组织开展了以“别让青春之船过早的靠岸”为主题的中职女生青春期健康讲座后,学生有的早恋现象明显有改善,女生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作风与以往完全不同,少了男女之间的打闹嬉戏,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和认真生活上!

  四、快乐成长大课堂激活了学生学习目标

  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你现在站在何处,而是今后要朝哪个方向前进!为此计算机专业有针对性的组织了主题为“方向更重要,目标早规划”的2018级新生入学讲座,计算机1802班的班主任感觉到班上的学生没有了中考失利颓废,燃起了希望和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志向更加宏伟!

  五、快乐成长大课堂让学生学会快乐健康成长

  记得在举办“永不放弃,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主题的快乐成长大课堂之时,告诉同学们:生活是严肃的长者,他决不会可怜懦夫,只会欢迎那些面对挫折,永不言弃的人。计算机1605班的黄茂林,是一个学习吃力,一心只想混一张毕业证的人。但在听了讲座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申请参与学生会的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品德优秀,在同学们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最后因踏实肯干,具有领导其他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能力,担任了学生会主席,还多次到社区为居民义务维修和保养电脑。

  南溪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快乐成长大课堂,给学生及老师带来了平常课堂上不能拥有的思想革命的集体碰撞,她带来了青春的气息,时代的召唤,洗礼出了优秀的灵魂。

  第八部分 学校党建工作

  8.1党的组织建设。

  各校健全组织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纪律处分条例》、《廉洁自律准则》,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落实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召开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组织生活会、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各种法律法规,提高了全体中职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增强了依法从教、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党建宣传。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公示栏、校内宣传专栏等,宣传时事政策、营造了“十九大”的宣传氛围。

  8.2从严治党。

  一是筑牢思想防线。各校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筑牢思想防线。宜职校组织观看了脱贫攻坚电影《最后一公里》,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工职校组织党员干部到明威乡燕山村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到川南干部人才基地拓展训练;兴文职校组织党员干部到娄山关、遵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文化党员主题日”活动。二是加强重点监督。各中职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强重点监督,着力开展自查自纠,并明确惩处条款,加大查处力度。5所“9+3”学校继续推行“9+3”党员帮扶制度。建立党员与“9+3”学生结对子,关爱“9+3”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

  8.3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

  各校重视老干部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在春节、七一、重阳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关心老同志生活,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落实老干部政策。逢“七一”、春节,学校为在职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

  第九部分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存在的问题

  9.1.1办学条件不达标。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求,全市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未完全达标。

  9.1.2中职教师严重缺编。根据《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规定,中职学校师生比为1:13。按此标准计算,我市中职学校2018年实际缺编为1368名,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

  9.1.3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强。职业学校与本地企业互相融合、合作共赢的深度合作关系有待建立,中职专业设置需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

  9.2改进措施

  9.2.1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统筹、社会广泛参与,增加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全市职业院校生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设备值、生师比达尽早到国家、省规定的相关标准。

  9.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探索实行兼职等柔性用人机制,建立引进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9.2.3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围绕“8+2”产业发展需要,设置新专业,形成全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市场连接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专业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5个以上省级示范(特色)专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